當我準備離開醫院的時候,護士長把剛出生的兒子交到我手中,衝著我眨了眨眼,她告訴我兩件事:「孩子交給你了,你得以保管他十八年」;「十分抱歉,這孩子沒有附帶使用說明書」。
這兩句話說的既幽默又有哲理,我的印像十分深刻。孩子一天天長大,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有時我還真弄不清楚到底我教他的多,還是他我教我的多。
最近有關「虎媽」的事,從美國燃燒到中國,「虎媽風波」還上了時代雜誌的封面,引起了許多討論與關注,也帶來了一些人對作者十分的不滿,聼說有人還對她的生命做出威脅,真是不可思議。
在 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 (虎媽的戰歌 )的封面書名下,有幾行字:
「這是一個母親,兩個女兒,以及兩隻狗的故事」
「這應該是個有關中國媽媽為何比西方母親更會調教子女的故事」
「但它描述的卻是兩種文化痛苦的衝撞,一個短暫的光燦,以及自己如何被一個十三歲大的孩子謙卑的經歷」
話雖這麼說,但毫無疑問地,這本書的內容觸及了一些神經。我祇能猜想這與目前的中國熱有關。聳動的標題,以中國虎媽自居,數落著美國媽媽的不是與不 如,自然惹起了大家的情緒。這本書的內容其實沒啥大不了,在美國各high performance族群中,這種現像比比皆是,並非老中所獨有。但出版社用此法,在此時,出此書,惹起了這麼大的情緒,從商業角度而言,倒真是個高 招。
教育兒女的確是非常大的一門學問。但我發覺它不是個「絕對的」學問,而是個「相對的」學問。就像那位有智慧的護士長說的:「這孩子沒有附帶使用說明 書」。對於父母而言,也就是個「盡力而為」的學習過程。孩子的個性各有不同,父母的價值觀念又各有所異,除非太大的錯誤,否則硬說:「我的方式比你好」, 那自是相當惱人。許多老中就是因為自己的成長過程中曾被虎媽所「鎮」,逃了出來,希望尋找一個不同的教育方式教育子女。這廂自己尚未悟出箇道理時,好傢 伙,如今已被一母虎攔下,還說什麼高壓教育的好處。心中那份懊惱,就別提了。
對我而言,對待子女的最佳「理論基礎」是來自 Gibran Khalil Gibran。在他的「先知」(The Prophet) 一書中,特別提到了對子女的觀念。與中國的傳統概念大不相同。中國人對子女的觀念是「存私」,他的觀念是「無私」。在面對自己兒子的成長中,這項「理論基 礎」對我曾有過極大的影響。翻譯如下,也給您做個參考:
一個懷中抱著孩子的婦人對(先知)說,對我們談談孩子吧….
(先知)說:
你的孩子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出於自身的期望而產生的子女。
他們不是來自於你,他們只是經過你。
他們雖然與你在一起,但他們不屬於你。
你得以向他們灌輸你的愛,而不是你的思想。
因為他們會有他們自己的思想。
你能圈囿他們的肉體,但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靈魂的歸宿是在明日,那是你沒法預覽,也無從夢求的。
你可以盡力地去使你更像他們,但是別指望他們要更像你。
因為生命不是倒行的,它也不會滯留於昨日。
你是位弓箭手,盯著座落於無盡遠處的標靶,使勁將弓拉滿,使你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你是這把弓,你的孩子就是從你的弓弦上射出,一個活生生的箭矢。
你應該為自己能拉滿弓的這隻手感到欣慰;
因為(你孩子)固然高興成為那個飛出去的箭矢,他也會愛著那把穩定的弓。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當然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兒女有出息,都希望他們既快樂又有成就。但每一個做父母的也遲早要面臨一個抉擇:如果你必須在你 子女的快樂與成功間做一個選擇,你會選擇何者?父母的教育觀念及方式是有限的,孩子的發展機會是無限的。一個快樂的孩子是否較容易成功?一個不快樂的孩 子,成功又有何意義?你要求子女追求成就的動力是源自孩子的幸福,還是建築在自己的虛榮心上?
太多的問題,無時無刻地對父母做出挑戰。唉,這些孩子們,如果他們真的都附帶著使用說明書,那該多好!
附:英文版:The Prophet: On Children
And a woman who held a babe against her bosom said, “Speak to us of Children.”
And he said: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
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s,
For their souls dwell in the house of tomorrow, which you cannot visit, not even in your dreams.
You may strive to be like them, but seek not to make them like you.
For life goes not backward nor tarries with yesterday.
You are the bows from which your children as living arrows are sent forth.
The archer sees the mark upon the path of the infinite, and He bends you with His might that His arrows may go swift and far.
Let your bending in the archer’s hand be for gladness;
For even as he loves the arrow that flies, so He loves also the bow that is stable.
欲知Khalil_Gibran背景,請至:http://en.wikipedia.org/wiki/Khalil_Gibran
又附:中式教育震撼 虎媽躍時代封面
* 中國時報
* 【湯斌/綜合報導】
耶魯大學華裔教授蔡美兒新作《虎媽戰歌》在美造成轟動,登上最新一期《時代雜誌》封面,顯示「中式教育」威力震撼國際。但蔡美兒的育兒經不算什麼, 現在大陸家長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一歲學跳舞、三歲念經濟學不稀奇,三個月大嬰兒就得一邊喝奶一邊「開發潛能」,這才叫可怕。去年底大陸學生參加 OECD(經合組織)評比,在卅四個參賽國中取得最佳成績,當時讓美國媒體擔憂不已。《紐約時報》引述美國前教育官員費恩說,「又有了當年蘇聯搶先將人造 衛星送上太空時美國人的震撼感」,《金融時報》更一語雙關,中國教育「強度」震驚世界。
《虎媽戰歌》再刺痛美國人神經,《洛杉磯時報》就把這本書形容為「像病毒一樣蔓延」,據聞蔡美兒更接獲死亡威脅。《虎媽戰歌》中文版日前已在大陸問世,但出版商改了書名又只在北京書店上架,低調態度似想避免引發對東西方教育方式爭議。
北大文資研究中心副主任張頤武指出,中美民眾觀察雙方教育模式存在「圍城」現象,一方面中國的老師家長希望借鑑美國教育優點,另方面,美國教育界近年也在反省自身教育問題。
他說,《虎媽戰歌》提醒兩國家長和教育界人士,應「摒棄對自身模式的幻想和傲慢,進一步加強相互了解。
不過,美國家長若看到大陸目前「早期教育」現象,可能連覺都睡不著。隨著「早教班」雨後春筍,三歲孩子讀經濟學、兩歲幼兒學英語、一歲寶寶學跳舞,已在大陸成為「時尚」。
原先,「早教班」只招兩歲半到六歲幼童,但目前已發展到「初生兒化」,連兩三個月大的小嬰兒也能教,家長一邊餵奶一邊上課的情景並不足為奇。
基於「望子成龍」或「我的孩子不能比別人差」心理,許多家長只得忍痛將小孩送到「早教班」上課。在外商企業工作的孫小姐坦承,兩歲女兒並不接受這番「好 意」,每次上課前總要大哭大鬧一番。「我也不想這樣折磨孩子,可看看別人家孩子都會背唐詩宋詞,會說流利英語,我能讓自己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嗎?」孫小姐無 奈地說。
三附:虎媽接受PBS電台訪問:
<>
四附:虎媽的電視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