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之年談國旗歌


今年不同往年,這可是中華民國百歲之年!想想這過去九十九個年月,真不容易呀!希望下個一百年的中華民國能長治久安,中華民族不再外患內亂,生靈塗炭。

如果在台灣長大,你一定知道「國旗歌」。每逢升降旗的時刻,必奏此曲。民國百歲,送你一首國旗歌,應該蠻合時宜的吧。

這個視頻之中,有五首不同編曲型態的「國旗歌」。除了最後一首聼來是電子合成的爛曲之外,其他幾首都不賴,尤其是第一首。編曲人及演奏的樂隊不知是何方神聖,聼來頗為不凡。在百歲之年聼得此曲頗有感觸。聼說此曲是出於黃自之手。

這是維基百科中對「中華民國國旗歌」的介紹:

根據已知資料,國旗歌至晚在1948年就已經成為中華民國境內升降旗演奏樂曲,當時中華民國仍控制著中國大陸。而台灣的電影《八百壯士》裡就有吹奏國旗歌的場面,此時為1937年。

明報月刊記載,1930 年開始,國民政府一方面以黨歌代國歌,另一方面責成教育部征集國歌。教育部多次征集,均未有滿意者。1936年再度征集,共有1700人應征,稿件 3000多件,其中包括了黃自的歌譜。國民政府雖不滿意該歌曲作為國歌,但又不忍舍棄,故以戴傳賢填詞,定為國旗歌,升降旗時候演唱。1937年國民政府 中常會正式定黨歌為國歌,但在升降旗時,卻奏國旗歌。一方面國民政府不能放棄孫中山遺訓,另一方面又欣賞黃自的歌譜,是故為兩難之下,采取此辦法。

由於國際間繼續存在關於一個中國的爭論,1949年後(或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替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大會的席位後),越來越多的國家及國際組織 選擇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的代表,中華民國國歌在與中華民國無邦交的國際場合無法演奏。國旗歌成為被國際奧委會等單位接受的替代方案。亦即在國際場合 中,國旗歌使用機率遠高於國歌。

而在中華民國有效管轄的台澎金馬,升降旗依規定使用國旗歌,所以國際組織的替代案,中華民國政府也予以接受。

在某些國際場合使用中華民國國旗歌來做為中華民國的代表歌爭議較小。因為現在的中華民國國歌曾是中國國民黨的黨歌,而且國旗歌歌詞較中性,故曾有建議以國旗歌取代現今國歌,但尚無具體討論。

再談談作曲人黃自:我一直不知道他是第一個華人交響樂團的創辦人。有名的「天倫歌」及「踏雪尋梅」等名歌都出自他的手筆。失敬,失敬!下面是有關黃自的介紹:

國旗歌作曲人 黃自

黃自(1904年3月23日-1938年5月9日),字今吾,江蘇省川沙縣(今屬上海市)人,中國著名作曲家。

黃自幼飽讀詩書,尤愛音樂。1916年入北京清華學校,開始接觸西洋音樂。1924年清華學校畢業,赴美國俄亥俄州歐柏林學院留學,攻讀心理學,畢 業後於 1928年轉入耶魯大學學習西洋音樂的理論與作曲,1929年畢業後回國。返國後任教於上海滬江大學、國立音樂專科學校等學校。1935年,黃自發起創辦 了第一個由全華人組成的管弦樂團——上海管弦樂團。著名的音樂家賀綠汀、朱英、江定仙、林聲、林聲翕、劉雪庵等,皆乃黃自門生。

黃自《天倫歌》、《踏雪尋梅》、《花非花》、《採蓮謠》、《本事》,清唱劇《長恨歌》等作品,不但旋律婉美流暢,且富民族特性;此外,他也是《中華 民國國旗歌》的作者。抗戰時所作的《抗敵歌》、《旗正飄飄》,更能激發國人敵愾同仇之心。1938年因傷寒大腸出血症在上海與世長辭。

由於黃自從習西樂與協助國民政府譜寫抗戰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期被視為資產階級音樂學閥,其作品被認為是感情頹靡的輓歌。其弟子賀綠汀等也遭到嚴厲批判。直到改革開放之後,黃自的貢獻才重新獲得中國大陸音樂界的重視。

就純音樂而言,我喜歡「國旗歌」勝過「國歌」。莊重進取而不是莊嚴肅穆,較合我的口味。

前見有人覺得國歌歌詞中的「吾黨所宗」不太合適,因而提議以國旗歌代國歌,不知您的看法如何?其實我倒有個奇想:如果有一天中華民族能統一,不是說 國旗國歌都可以談嗎?今天的國旗歌應可考慮成為統一後的國歌,如何?當然,歌詞得改改,什麼「東亞稱雄」?什麼「自暴自棄」,「故步自封」?統統給我改 了!

聼歌!

中華民國國旗歌

民國一百年元旦升旗典禮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